童耳穴按摩 醫師:助減緩近視


每天按壓耳穴至少3次,可降低近視增加幅度。 對抗兒童近視有好方法,台北慈濟醫院眼科醫師鄭涵之採低劑量散瞳劑搭配耳部穴位按摩,可降低孩童近視幅度。

父母親因工作忙碌,讓小孩把3C產品當保母,老盯著螢幕,原本有假性近視的小朋友可能因此加深度數。慈濟眼科醫師鄭涵之指出,一旦產生近視,度數幾乎是只增不減,年齡愈小的孩童,度數加深愈快,若未就醫控制,日後演變成高度近視,就容易發生視網膜剝離、青光眼等併發症。

她針對6至12歲,平均近視200度的孩童為研究對象,給予0.125%的低濃度散瞳劑,讓孩童每日睡前使用。

她要求孩童每天至少按壓耳朵上的神門穴、心穴、目一穴、目二穴以及眼穴3次,每穴位每次1分鐘。經1年多研究,發現比起沒有做穴位按摩僅點藥水的孩童,近視增加幅度平均少了25度。

她說,家長平日疏於小孩視力保健問題,很可能在短短的一個暑假,視力惡化就多了100度。



想了解更多傳統中醫穴位養生、偏方、健康醫療相關資訊 可到此社團 http://goo.gl/kDNHGD
多少人拼命掙錢存款再又把錢轉存到醫院!都說很無奈卻從不反思…想要健康。為了以後生活的質量,不要光拼命賺錢,要注重我們的身體健康!為了自己的健康多留意身體的變化。


kurakii07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易按穴療法 -脖子緊痛、落枕】

脖子因長久處於一個姿勢太久了,就容易產生僵硬和酸痛的現象,偉大的電腦發明後附帶的產值就是脖子僵硬,只要摸電腦的人無一倖免,最糟糕的是一面吹冷氣, 一面喝冰品,一邊打電腦,風寒濕氣一起來,就算去推拿按摩舒解一下,很快就又恢復原狀。情緒的緊張、壓力的擠壓,更是雪上加霜!

高血壓、膽固醇高,三酸甘油脂高的人也容易脖子緊張酸痛。落枕大都是因為睡覺時,頭頸受到寒氣而睡覺姿勢不良造成的。洗頭後別叫美髮師按摩頸子,此時毛細孔全開,冷氣吹正好讓寒氣入侵,也是脖子硬的元凶哦!下列的穴位就當作每天的物理治療多按幾次吧!


★後溪穴:位於手小指外側。仰掌握拳,拳尖起骨橫紋尖端,骨邊凹陷處,掐向骨側會非常酸脹,這個穴能通督脈,也是針灸麻醉常用的穴位之一,止痛效果很好,長途開車時用此穴按揉方向盤,脖子、肩膀、腰都會鬆了,筋骨鬆解了,人就不會那麼累。

★中渚穴:位於手背俯掌握拳,在無名指和小指掌骨小頭後的凹陷中,治落枕療效好,一邊按壓此穴時,一面輕輕轉動脖子,轉幾次後就舒服多了,轉動後加上熱敷更好。

★天柱穴:位於頸椎骨上,後腦髮際,頭大筋外側,距中線一寸三分處。是八段錦中「嗚天鼓」叩打的部位,對頸動脈硬化引起的頸硬特效。

來源:按開人體的竅:穴位玄機妙用
作者:溫嬪容 醫師



想了解更多傳統中醫穴位養生、偏方、健康醫療相關資訊 可到此社團 http://goo.gl/kDNHGD
多少人拼命掙錢存款再又把錢轉存到醫院!都說很無奈卻從不反思…想要健康。為了以後生活的質量,不要光拼命賺錢,要注重我們的身體健康!為了自己的健康多留意身體的變化。


kurakii07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蜂蜜配生薑的妙處
一、蜂蜜薑湯做法:
1.約十公克的薑磨成糊狀。
2.把薑糊放入玻璃杯裡。
3.注入滾燙的熱開水。
4.加入一匙蜂蜜,拌勻後飲用。
5.男女老少都適合飲用。

連續喝兩個月(每天早晨及入浴前各喝一次),據書本記載的見證:
1.身體變溫暖,手腳冰冷的『怕冷症』體質明顯改善。
2.體重可減輕約十公斤。
3.皮膚變得細嫩。
4.去掉多餘贅肉,腰圍變細。
5.堅持飲用生薑蜂蜜水一年以上,臉部和手背等處的老年斑就會明顯改善,或消失,或程度不同地縮小,或顏色變淺,而且不會有繼續生長的跡象。
姜對身體很有益處,愛美又想要健康的人,不妨試試看吧


二、蜂蜜配生薑的作用

1、 成熟蜂蜜600g,生薑600g。將生薑搗爛取汁、澄清去除上層汁液,取其沉澱物加入蜂蜜攪勻。晚飯後服用可治慢性氣管炎。

2、 蜂蜜12g 。生薑6g,桔子1個。將桔子放炭火中燒黑、搗爛與蜂蜜生薑汁同裝入大杯中倒入溫開水,放涼後一次服下,可治氣管炎。

3、蜂蜜180g,鮮薑110g,大西瓜1個,香油160g,大棗10個。將西瓜頭切開把中間的瓜瓤掏出留下約3.5 厘米厚的瓜瓤在西瓜內放入蜂蜜、香油、切成片的鮮薑、去核的大棗、將瓜蓋好,放入鍋內並固定住,加水至四瓜的1 /3處燉煮90分鐘趁熱喝掉西瓜裡的汁,稍後吃點薑片然後睡半小時覺,對氣管炎、哮喘病當年即顯效服用時忌煙和辛酸的食物。

4、蜂蜜100g.生薑11g,杏仁35g。將生薑切碎末,杏仁炒熱研末,一同混入蜂蜜中攪勻,日服3 次.每次11g ,可治療慢性支氣管炎。
 
5、蜂蜜120g ,生薑60g,茶樹根120g、將生薑茶樹根水煎取汁,加入蜂蜜調勻,代茶飲,治慢性支氣管炎。

6、蜂蜜150g.薑汁15g ,大南瓜1個。將南瓜切開頂蓋,去瓤加少許香油和蜂蜜薑汁蓋好頂蓋.隔水燉2小時.服用。適用於肺、腎兩虛的哮喘患者。

7、 蜂蜜150g.老薑150g,大雪梨5個,黑豆600g。將梨、老薑搗碎取汁,黑豆研末加蜂蜜調勻然後七蒸七曬,隨時服用,可治久咳不愈

8、蜂蜜50g ,生薑25g ,貝母10g,白糖40g。把貝母研末與白糖和勻,加蜂蜜、薑汁(把生薑榨成汁)調服,治久咳不愈。

9、 蜂蜜180g,薑汁大半碗,豬肺子1 個,杏仁50粒。在狂肺內放入薑汁、蜂蜜、杏仁燉熟去杏仁分次服湯食豬肺,可治老年咳嗽。

10、蜂蜜259,鮮生薑汁60g, 綠茶6g ,鮮葡萄汁適量,把綠茶倒入沸水中泡成濃茶水,再加入蜂蜜、薑汁葡萄汁調勻每日服1劑。適用於肺燥咳嗽。

11、蜂蜜、主姜、蘋果梨各60g 。將生薑、梨搗爛取汁.加入蜂蜜調勻,每日服2次。活用於肺熱咳嗽。

12、 蜂蜜35g, 姜58g,核桃肉50g、苦杏仁50g 。把核桃肉、苦杏仁用水浸泡去皮、姜洗淨切末,合在一起搗爛,加入蜂蜜拌成膏。睡前服用,分10次服完。本方適用於肺熱咳喘、痰吐不利等症。

13、 蜂蜜200g ,鮮薑300g,紅棗1000g ,秋梨20個鮮藕1500g ,冰糖400g。將梨、棗、藕、姜搗爛取汁,加熱熬膏,下冰糖溶化後再加蜂蜜即成,每日早、晚隨意服。本方適用於口乾、口渴、酒精中毒、咳嗽等症。

14、 蜂蜜600g,生薑1200g。把生薑壓出汁,用文火煎熬和蜜做成藥丸,每日兩次每次一九,開水進服。可治療咳嗽。

15、 蜂蜜120g,生薑汁半杯,梨汁、蘿蔔汁、蘋果汁等一杯。將各汁混勻,裝入瓦罐內煮沸每次取一湯匙加蜂蜜一湯匙,溫開水沖服、治咳嗽。

16、 蜂蜜、冰糖各120g,生薑120g,黑芝麻250g 。黑芝麻炒後放冷,生薑取汁與芝麻混勻冉炒再放冷,加入蜂蜜和冰糖,每次一湯匙,每日早、晚各一次,可治哮喘。

17、 蜂蜜10g,生薑2片,蝙蝠1只。將蝙蝠去內臟,烘乾研末,取0.6-1.59(按小兒年齡適當增減)加入蜂蜜,把生薑熬成薑湯,用溫薑湯水調服,每日2次,一周為一個療程,停藥5天,再服第二個療程,一般2-3個療程,可治愈小兒氣喘。

18、 蜂蜜50g ,鮮薑30g。將鮮薑切片後加入5汁,稍冷後加入蜂蜜調勻,趁熱慢服,可治風寒感冒。

19、 蜂蜜60g.陳生薑6g ,大蔥1根。米酒30g、把陳生薑切細,炒黑.放入大蔥和米酒水煎.加蜂蜜服用,可治療感冒。

20、蜂蜜20g ,生薑4片,柿霜6g。把三味
混勻,加水蒸20分鐘,1次食用每日1 -2 次。本方潤肺止咳,適用於小兒支氣管炎。

21、 蜂蜜30g ,生薑12g,桃仁、杏仁各12g 。把諸味放入碗內隔水蒸熟後內服,每日1 次,連服4-5日。適用於風寒型小兒大氣管炎。

22、 蜂蜜160g.姜259.川貝母粉20g、將薑塊洗淨搗成泥狀與川貝母粉、蜂蜜一同倒入茶杯中攪勻,放入鍋中隔水蒸1小時取出備用每次服10g,每日3次,用乳汁調服,適用於小兒百日咳。

23、 蜂蜜310g,生薑、黨參、山藥各260g 。將生薑揭碎取汁,黨參、山藥研末,同蜂蜜一起攪勻慢慢煎煮成膏。每日3次,每次1湯匙,用熱粥造服。本方運用於脾胃虛弱引起的小兒厭食。
 
吃蜂蜜的禁忌
 
  一:不要用蜂蜜餵養一周歲以下的嬰兒: 一些年輕的父母喜歡在寶寶飲用的牛奶中添加蜂蜜。但是,國外的科學家發現,一周歲以下的嬰兒食用蜂蜜及花粉類製品,可能因肉毒桿菌污染,引起寶寶食物中毒。這是因為:土壤和灰塵中往往含有被稱為“肉毒桿菌”的細菌,蜜蜂在採取花粉釀蜜的過程中,有可能會把被污染的花粉和蜜帶回蜂箱。微量的毒素就會使嬰兒中毒,嚴重者先出現持續1至3週的便秘,而後出現弛緩性麻痺、嬰兒哭泣聲微弱、吮乳無力、呼吸困難。而成人卻不會因此中毒。這是因為肉毒毒素是在肉毒桿毒的繁殖過程中產生的,成人抵抗力強,可抑制肉毒桿菌的繁殖,嬰兒由於腸道微生物生態等平衡不夠穩定,抗病能力差,致使食入的肉毒桿菌容易在腸道中繁殖,並產生毒素從而引起中毒。

二:不可以用開水沖或高溫蒸煮蜂蜜,因為不合理的加熱,會使蜂蜜中的營養物質嚴重破壞,蜂蜜中的酶失活,顏色變深,香味揮發,滋味改變,食之有不愉快的酸味。高溫使蜂蜜特有的香味和滋味受到破壞而揮發,抑菌作用下降,營養物質被破壞,因此,蜂蜜最好使用60℃以下的溫開水或涼開水稀釋後食用,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用冷開水沖蜂蜜飲食,能消暑解熱,是很好的清涼保健飲料。
  
三:不宜與豆腐同食。豆腐味甘、咸,性寒,能清熱散血。與蜂蜜同食易導致腹瀉。同時蜂蜜中的多種酶類,豆腐中的多種礦物質、植物蛋白、有機酸等,二者同食不利於人體的生化反應。

四:不宜與韭菜同食。韭菜含維生素C豐富,容易被蜂蜜中的礦物質銅、鐵等離子氧化而失去作用。另外,蜂蜜可通便,韭菜富含纖維素而導瀉,容易引起腹瀉.

五:糖尿病人不能服用蜂蜜,每百克蜂蜜碳水化合物中葡萄糖約為35克,果糖40克左右,蔗糖約2克,糊精約1克。葡萄糖和果糖均為單醣,進入腸道後無需消化可直接被吸收入血,使血糖升高,蔗糖和糊精略經水解後即可被吸收,因此,蜂蜜的升血糖作用特別明顯。從這一點來看,糖尿病人是不能服用蜂蜜的。

六:蜂蜜不能盛放在金屬器皿中,以免增加蜂蜜中重金屬的含量。



想了解更多傳統中醫穴位養生、偏方、健康醫療相關資訊 可到此社團 http://goo.gl/kDNHGD
多少人拼命掙錢存款再又把錢轉存到醫院!都說很無奈卻從不反思…想要健康。為了以後生活的質量,不要光拼命賺錢,要注重我們的身體健康!為了自己的健康多留意身體的變化。


kurakii07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很困擾,被同事說有白頭髮就算了,連照個鏡子都發現頭髮明顯變少了,怎麼辦?這是成熟男人的大忌阿!(聯想到成熟大叔+稀疏髮),NO ~~不說了趕緊按「小指頭」...

按摩小指為什麼對白髮有治療作用呢?
因為人的手指和臟器是相通的,俗話說“十指連心”,該是五臟相連,在中醫看來,不同的指頭是與不同的臟器相對應的,大拇指對應的是脾經;食指對應的是肝經;中指對應的是心經;無名指對應的是肺經;小指,對應的是腎經,所以養成按摩小指的習慣就等於是加強腎功能,腎功能加強了,白髮自然也就變成烏黑的秀髮!!

按摩小拇指對於白頭髮的人也是一種法簡效宏、經濟實惠的好方法。因為小拇指與腎有密切的聯繫,按摩小拇指可以強腎,中醫認為“腎者,其華 在發。”頭髮的營養雖然來源於血,但頭髮的生機,根源於腎氣。腎有無活力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看頭髮。頭髮長得好,說明腎功能不錯,腎好頭髮就烏黑旺密,因此 經常按摩小拇指可以消除白頭髮。


【按摩三穴位 預防白頭髮和掉髮!】
隨著年齡增高,腎臟功能逐漸衰退,白頭髮或掉髮的症狀會變明顯,這也是一種老化的症狀。腳底的湧泉穴及雙手小指的兩個穴道(命門、腎穴),可以改善腎臟功能。特別是腳部的湧泉穴,用力按壓的話,效果會很顯著。每天刺激這些穴道,腎臟功能將會有效提升。

治療白頭髮的具體的按摩方法是:
【小指的兩個穴道(命門、腎穴)】輕輕按一下、鬆一下手後再按第二下,如此做下去,每天堅持50次左右就可以。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要用力過度和長時間壓住不放,刺激過強,正確的按摩方式應當是按一下鬆一下的進行。在看電視時按摩小拇指最方便,可以一邊看電視一邊自己按摩,這樣不僅能夠逐漸消除白髮,而且還 能夠預防治療腰酸腿。

來源:家是講愛的地方


想了解更多傳統中醫穴位養生、偏方、健康醫療相關資訊 可到此社團 http://goo.gl/kDNHGD
多少人拼命掙錢存款再又把錢轉存到醫院!都說很無奈卻從不反思…想要健康。為了以後生活的質量,不要光拼命賺錢,要注重我們的身體健康!為了自己的健康多留意身體的變化。


kurakii07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艾葉是野菜,也是一味中藥,南方人經常食用,而北方一般藥用較多。艾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經。能散寒除濕,溫經止血。適用於虛寒性出血及腹痛,對於婦女虛寒月經不調、腹痛、崩漏具有很強的藥用療效,是一種婦科良藥。



艾草,也有人管他叫做艾蒿,他與我們中國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艾草是一種含有奇異香味的草類,對於驅除蚊蟲有非常好的效果。


艾葉治女性百病

1、艾葉治妊娠卒眙動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轉搶心,或下血不止:艾葉一雞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為二服。

2、艾葉治腸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艾葉10克,辣蓼10克,車前80克。水煎服,每天一劑,早晚各服一次

3、艾葉治氣痢腹痛,睡臥不安:艾葉(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等分。上二味搗羅為末,酒煮爛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



4、艾葉治卒心痛: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之。若為客氣所中者,當吐出蟲物。

5、艾葉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湯服10克。

6、艾葉治濕冷下痢膿血,腹痛,婦人下血:幹艾葉200克(炒焦存性),川白姜50克(炮)。上為末,醋煮麵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米飲下。

7、艾葉治忽吐血一、二口,或心衄,或內崩:熟艾三雞子許,水五升,煮二升服。

8、艾葉治婦人崩中,連日不止:熟艾如雞子大,阿膠(炒為末)25克,乾薑5克。水五盞,先煮艾、姜至二盞半,入膠烊化,分三服,空腹服,一日盡。



9、艾葉治功能性子宮出血,產後出血:艾葉炭50克,蒲黃、蒲公英各25克。每日一劑,煎服二次。

10、艾葉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葉煎服。

11、艾葉治糞後下血:艾葉、生薑。煎濃汁,服三合。

12、艾葉治婦人白帶淋瀝:艾葉(杵如綿,揚去塵末並梗,酒煮一周時)300克,白朮、蒼朮各150克(俱米泔水浸,曬乾炒),當歸身(酒炒)100克,砂仁50克。共為末,每早服15克,白湯調下。

13、艾葉治產後腹痛欲死,因感寒起者:陳蘄艾二斤,焙乾,搗鋪臍上,以絹覆住,熨斗熨之,待口中艾氣出,則痛自止。



在我國,端午節有家家戶戶掛艾草的習俗,“懸艾人,戴艾虎,飲艾酒,食艾糕,熏艾葉”民俗處處可見,人們把艾草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空中,剪成虎形,婦人爭相佩戴,以避邪驅瘴。

據考證,艾葉用於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我國現在的第一部方書,戰國時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記載艾葉的療效與用法。以後在歷代本草中均有記載。在我國盛產優質艾葉的湖北蘄州,至今還流傳著“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諺語。更有不少地方栽培種植,家家收藏艾葉。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見艾葉的藥用價值。

  艾葉在民間的應用十分普遍。隨著時代進步,人們對艾葉的研究和應用更加全面深入。在化學成分研究方面,發現艾葉除了含揮髮油以外,還含有鞣質、黃酮、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機成分。其中,艾葉油具有平喘、祛痰、鎮咳、抗菌、抗過敏、鎮靜等多種藥理活性。藥理實驗結果證實,艾葉具有抗菌、抗病毒、止血和抗凝血、增加免疫能力、解熱鎮靜等作用,為艾葉的擴展應用提供了理論根據。在臨床上,艾葉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呼吸道疾病。



艾草泡腳的幾種方法:

方法一:艾草加上花椒能夠除腳汗、腳臭、腳氣、濕疹。

方法二:艾草加上紅花可以改善腿部的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血液循環不好,手腳麻痺和局部瘀血等情況。

方法三:艾草加上生薑能夠有效的治療治風寒感冒、關節病、類風濕、咳嗽、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等一系列的疾病。


下面介紹幾種艾葉的常見用法:

戴:艾葉香囊是端午最溫暖的記憶,市面上賣的香囊原料來路不明,如果加入劣質香料,反而損害健康。而自己動手做香囊一點都不難,將艾葉打磨成艾絨,塞入碎布縫製的袋內即可。



洗: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止血、安眠、溫經的功效。對毛囊炎、濕疹有一定療效。取新鮮艾葉30—50克,在澡盆中用沸水沖泡5—10分鐘,取出艾葉,加水調至適宜水溫即可沐浴。艾葉足浴包:將曬乾的艾葉打磨成艾絨,裝入茶包內密封,晚上泡腳時先放在木桶裡沸水浸泡一陣,隨後再泡上15分鐘左右,神清氣爽。

抹: 蚊蟲肆虐的季節,靠殺蟲劑和電蚊香驅蚊難免有健康隱患。正逢艾葉上市,自製幾瓶艾葉防蚊液,送給親友是別緻的禮物,給寶寶用起來也安心。做法:將適量艾葉浸泡於山茶油中,置於玻璃瓶里約一個月,等艾葉的成分都析出到油中後,就會散發濃郁的艾香,再將這浸泡油過濾後加入薰衣草、薄荷、檸檬草等精油,裝入滾珠瓶,就是隨身攜帶的最環保的防蚊“利器”。

吃:中國古人就有食艾葉的習慣,艾葉粥清涼解暑又易消化,實為夏季之佳品。做法:將大米淘洗乾淨,在清水中浸泡2小時,將少量新鮮艾葉洗淨,切碎,大米加水燒開後再加入艾葉一同用文火熬成粥,最後根據自己的口味,加鹽或者糖、蜂蜜,清香撲鼻又略帶苦味的口感,下火祛暑。


編後語:艾葉在醫療上的用途很多,不勝枚舉。艾葉煎服,對功能性子宮出血、痛經、月經不調等婦科病有良效;煎湯外洗可治療皮膚濕疹瘙癢等症;艾葉搗爛成絨,製成艾條或艾餅,可供中醫灸法之用。以艾葉為主組成的艾附丸、膠艾湯,一直是婦科常用名方。



想了解更多傳統中醫穴位養生、偏方、健康醫療相關資訊 可到此社團 http://goo.gl/kDNHGD
多少人拼命掙錢存款再又把錢轉存到醫院!都說很無奈卻從不反思…想要健康。為了以後生活的質量,不要光拼命賺錢,要注重我們的身體健康!為了自己的健康多留意身體的變化。


kurakii07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拉筋,是近來流行於白領中的一種養生新法;在廣州、上海、香港等大城市,拉筋俱樂部、介紹拉筋的書籍越來越多見;為何要拉筋?筋與健康有關嗎?答案是肯定的。



拉筋一寸,長壽十年

俗話說:筋長一寸,壽延十年。人老了,筋就會收縮。人老了,眼花,耳聾,腰駝,背弓,腿僵,渾身沒勁。相反,你看見一個高齡老人,眼不花,耳不聾,腰不駝,背不弓,腿腳靈活,步履輕鬆,你相信他會長壽。從中醫角度看,衰老與精氣虛衰、氣血失常有關,所謂“骨正筋柔,氣血自流”,十二經筋,不僅連綴百骸,還分佈於眼、耳、口、鼻、舌、陰器等部位,對這些器官功能活動起著維繫作用。

你有沒有筋縮?自查一下有沒有如下症狀:1)頸緊痛;2)腰強直痛;3)不能彎腰;4)背緊痛;5)腿痛及麻痺;6)不能蹲下;7)長短腿; 8)腳跟的筋有放射性的牽引痛;9)步法開展不大,密步行走;10)髖關節的韌帶有拉緊的感覺;11)大腿既不能抬舉亦不能橫展;12)身體不靈活;13)肌肉收縮/萎縮;14)手不能伸屈(手筋縮短);15)手、腳、肘、膝活動不順。

現在,由筋縮引起的頸椎痛、腰腿痛等老年病居然在年輕人中流行,中年人甚至少年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筋縮,年齡最小的只有6歲。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原來,科技的進步,使我們生活日漸舒適,運動量劇減。過去電梯並不普遍,人人必須靠雙腿上下樓梯,因此得到鍛煉。現在多數人天天使用電梯或升降機;過去人們都是走路或騎自行車上下班,現代人則乘公共汽車或自己開車……體力勞動大大減少。小孩子坐姿不正,尤其是紛紛玩上了電腦遊戲,著魔一般幾個小時屁股不挪窩,更易患上筋縮。天天使用電腦工作的都市白領,十有八九患肩頸痛和腰椎痛,這就是筋縮症。

筋縮症患者,經常性地腰痛、背痛、腿痛及麻痺,或者有長短腿的感覺,有時腳跟的筋有放射性的牽引痛。有的髖關節的韌帶被拉緊,大腿不能抬舉,亦不能橫展,站立姿勢跟常人不一樣,屈膝、屈髖、胸部微微向前傾,臀部則微微向後,不能站直,步伐邁不開,只能細步密行,韓國前總統金大中就是典型的一例。

拉筋可以藉助身邊各種工具,隨時隨地進行。對於沒有筋縮症的人,只要長期堅持拉筋,則可以保持身體的柔韌性,防止筋縮,延年益壽。

在此特意推薦兩種簡易拉筋法:

一、臥位拉筋法

這種拉筋法安全係數最高。腰部不動,緊貼拉筋凳,全身放鬆,不易拉傷腰肌或引發腰椎間盤突出症,具體如下:

1、放好拉筋凳,將立杆插上。沒有拉筋凳可以用一張茶几或矮桌,一面靠在門框上;2、坐在拉筋凳上,臀部盡量移至立杆(門框);3、身體以仰臥的姿態躺下,右腿伸直,靠在立杆(門框)上,臀部貼緊立杆(門框),左腳落地,盡可能觸及地面,雙手舉起,貼近雙耳,平放在拉筋凳上,堅持10分鐘;期間左腳也可用踏單車的姿勢擺動,以便放鬆髖部關節;4、將立杆插在另一邊(茶几或矮桌換個方向靠著門框),再依上述方法,換一條腿,也是做10分鐘。

這種拉筋方法除了可以拉鬆腰至大腿膝後的筋腱外,也有助於拉松髖部的關節,所以臥位拉筋法又稱臥位松髖法。當然,此法也可以拉松大腿內側韌帶及大腿背側韌帶,是一種最高效的拉筋法。注意事項:凡有高血壓、心髒病、骨質疏鬆症、長期體弱者,一定要遵醫囑。

二、立位拉筋法

立位拉筋法,是根據西醫的爬門框療法改進過來的:

1、找一個門框,雙手上舉扶住兩邊門框,盡量伸展雙臂;

2、一腳在前,站弓步,另一腳在後,腿盡量伸直;

3、身體正好與門框平行,頭直立,雙目向前平視;

4、以此姿勢站立3分鐘,再換一條腿站弓步,也是3分鐘。

此法可拉肩胛、肩周圍、背部及其相關的筋腱、韌帶。大家可以用此法自己在家治療肩頸痛、肩周炎、背痛等症。


想了解更多傳統中醫穴位養生、偏方、健康醫療相關資訊 可到此社團 http://goo.gl/kDNHGD
多少人拼命掙錢存款再又把錢轉存到醫院!都說很無奈卻從不反思…想要健康。為了以後生活的質量,不要光拼命賺錢,要注重我們的身體健康!為了自己的健康多留意身體的變化。


kurakii07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urakii07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經絡上面有三百多個穴位,我們沒必要都去記住,現在,你只需跟著我一步步地往下學,就容易多了。

  1.先熟悉一下12經絡的名稱:

  手少陰心經足少陰腎經

  手厥陰心包經足厥陰肝經

  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

  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

  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

  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

  2.搞清楚它們為什麼要這樣稱呼?

  這12條經絡分別連著人體12個臟器,所以這些經絡都是用相連的髒器命名。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個胸腹,心包是保護心臟的一塊區域,是心的屏障,其餘的都比較容易理解。記住這12個臟器名稱是很重要的,如果身上哪裡不舒服,就看是哪條經絡經過此地,一對應就出來了。12條經絡在人體的循環路線如圖。

  從12經絡的排列上看,是分為兩組,一組是按手足分,另一組是按陰陽分。

  按手足分是告訴你手及手臂上有6條經絡,足、腿上有6條經絡。

  按陰陽分是告訴你手臂的內側、腿的內側各有3條陰經;手臂的外側、腿的外側也各有3條陽經。

  那麼這少陰、厥陰、太陰、太陽、少陽、陽明又是代表什麼呢?它們是代表陰氣的重與輕,陽氣的足與弱。

  少陰陽氣最重,所以它就排在手臂和腿內側的最裡面。

  厥陰的陰氣比少陰輕,但又比太陰重,所以它就排在中間。

  太陰的陰氣最輕,就排在最外面。

  太陽是陽氣最足的,就像中午的陽光,所以它排在手臂、腿外側的最外面。

  少陽比太陽的陽氣要弱一些,就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所以排在外側的中間。

  陽明又比少陽的陽氣要弱,就像黎明初現的陽光,就排在了外側最裡面了。

  我們的祖先為什麼將陰、陽細分到這樣的程度呢?就是讓你在使用經絡時隨時注意陰陽的平衡。這個陰陽的平衡既包括經絡與經絡之間的陰陽平衡,也包括身體與經絡的陰陽平衡,還包括經絡與大自然的陰陽平衡。

  身體與經絡的陰陽平衡是要你根據身體的強弱去選擇經絡。比如身體弱的,最好先選擇陽經按摩以補足正氣為主,陰經正氣補上了,再去碰它;身體好的,則陰經、陽經都可以按摩。

  經絡與大自然的陰陽平衡,是與四季的溫度有關。夏天陽氣最旺盛,就是身體虛弱的人,在這個時候也可以去疏通陰經了。陰陽平衡的理論還可以用在按摩時的手法上,如陰經的按摩最好是用補法,陽經的按摩可以用瀉法。

  3.什麼是按摩的補與瀉呢?

  一般來說,順著經絡按摩為補,逆著經絡按摩為瀉。

  按摩時力度輕的為補,力度重的為瀉。

  按摩時間短的為補,時間長的為瀉。

  按摩範圍小的為補,範圍大的為瀉。

  4.需要把三百多個穴位都記住嗎?

  中醫在按摩經絡時有個說法叫“以痛為俞”,也就是說疼痛的部位就是按摩的穴位。比如你知道自己患有心臟方面的疾病,就可以在相應的心經和心包經上沿著經絡慢慢地按壓,去感受一下整條經絡上各處的感覺。如有的地方酸痛,有的地方刺痛,有的地方麻木,有的地方發酸、發脹,那麼這時你按摩的重點就放在最痛的部位,把病灶揉開、揉散,甚至拔罐、艾炙、敲打都可以,越是痛感明顯的,越要堅持多剌激此處,這樣你身體的疾病很快就有好轉。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心臟有病,可在這兩條經上按壓時並沒有明顯的痛感,這時,你左右兩隻手臂上都要去摸,因為人體經絡左右都是對稱和一致的,但患病時左右經絡的反應並不完全一樣,痛感明顯的就代表著病偏向於哪一邊,這也說明了你這條經絡的氣血不足,反應遲緩,這時的治療以食療為主,先補足氣血,同時在這條經絡上慢慢摸,看上面是否有硬塊,是否多出了一塊肉,是否比別處微微凸起,然後重點搓揉這個部位就行了。

  如果只是死記硬背了所有穴位,但忽視了最痛的那一點,治病效果絕不會好。

  先從我們最常用的足太陽膀胱經(下面簡稱“膀胱經”)開始,因為這條經的陽氣最足,治療範圍最廣,所以也是最常用的一條經。

  膀胱經的起點在眼角的睛明穴,上行過額至頭頂,行頸後、後背、大腿後外側,小腿後側至小腳趾外側的至陰穴止。共有67個穴位,是人體中最長、穴位最多的一條經絡。

  當膀胱經從頭走到了腳的至陰穴後,它的流動並沒有停止,而是穿過小腳趾從腳心的湧泉穴上行。這時經絡又有了新的名字——足少陰腎經(下面簡稱“腎經”)。

  腎經是起於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沿足心及下肢內側後緣上行,穿過腹部到達胸部,與下一條經絡手厥陰心包經相連。

  從膀胱經到腎經的走向,我們可以看到:

  1.經絡是流動的,而且是有方向地流動的,膀胱經是從上往下,腎經是從下往上。

  2.膀胱經和腎經是完全相連的一條經,只是在小腳趾的外側至陰穴處將其分開了,走在人體的外側是膀胱經,走在人體的內側的是腎經。正因為這一陽一陰的經絡其實是一條相連的經絡,所以刺激膀胱經,腎經就會有反應;刺激腎經,膀胱經也會有反應,中醫就稱之為“互為表裡” ,而這兩條經絡各自所連的髒器——腎臟與膀胱也就互為表裡了。

  3.膀胱經是陽經中陽氣最足的一條經絡,而腎經是陰經中陰氣最重的一條經絡,這正好符合了中醫陰、陽平衡的特點。

  4.膀胱經走在前,腎經走在後,膀胱經是腎經的源頭,所以在膀胱經上進行的推拿、按摩、針灸等疏通方法,就能促進膀胱經向下流動的力量,反過來就是推動了腎經,滋補了腎臟。

  而在腎經上進行推拿、按摩、針灸的時候,腎經運行快了而膀胱經沒能及時跟上,就會出現空缺、中斷。這就是只按摩腎經時,病人往往會出現氣虛的原因。

  與膀胱經相連的是手太陽小腸經(下面簡稱“小腸經”)。它起於小指外側的少澤穴,沿著上肢外側後緣上行過肩分為兩個分支,一個從頸上面頰,到耳,到眼睛大眼角的睛明穴與膀胱經相連,另一個進入鎖骨,入胸腔,最後到達心臟。

  這條經絡走在手臂的外側,屬於陽經,與膀胱經是相連的,是陽經與陽經相連,組成一條長長的、完整的太陽經,小腸經在前,膀胱經在後。小腸經是膀胱經的源頭,當膀胱經不舒服時,就會有頸椎病、腰痛、腿痛時,除了按摩膀胱經以外,按摩小腸經同樣有效,而且效果更好。

  小腸經又與手少陰心經(下面簡稱“心經”)相連。心經起於心臟,它有幾個分支:一支向下通向小腸,一支向上沿著食管上行至眼睛,另一支上行於肺部,在腋下出來,沿上臂的後緣行至手腕的內側,到小指內側的少衝穴,然後走向小指外側的小腸經的少澤穴,再往上循行。這是一條陰經轉變為陽經的經絡,是陰經在前、陽經在後的一條相連的、互為表裡的、長長的經絡。所以按摩心經不但能治療與心經相連的心臟、小腸、肺、食道、眼睛等處不適,還能推動和滋養小腸經,按摩它既能治療頸椎、腰椎、腿的疾病,又能治腎臟的疾病。

  只要頸肩、腰有毛病,你去摸摸手臂外側的小腸經就會有明顯的痛點,再去摸與之相表裡的心經也會有瘀堵、疼痛的感覺,所以這時就要從源頭上疏通手臂內側的心經,從腋窩處往下輕輕搓至小手指,然後再沿著小手指的外側向上搓至手臂的外側,遇到哪裡有痛點,就在哪裡多搓搓揉揉,這樣就可以治療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這4條經絡上所連著的所有臟器的毛病。

  這4條經絡一路走過來,形成了表里相連的兩組長長的經絡,它們起於心中,在人的四肢繞了一圈後又將腎經推向了腹部,推到了胸。

  那麼又是哪條經絡在胸中與心經相連呢?

  這就是足太陰脾經(下面簡稱“脾經”)。這時,有人會問,一個是少陰,一個是太陰,好像在陰陽上已不能做到平衡了,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一會再說。

  與膀胱經相連的腎經走到胸中後,就與手厥陰心包經(下面簡稱“心包經”)相連,是陰經與陰經的相連,可它們一個叫少陰,一個叫厥陰,名字不一樣,陰氣的程度不一樣,經絡走到這裡,好像與剛才在四肢繞了一圈的作用與關係不一樣了,為什麼呢?因為當經絡一路走過來,走到腎經時已經很虛弱了,所以一般不去按摩腎經,按多了就會瀉氣,這時,進入了腹部、胸部的經絡需要休息一下,補充能量,然後換條經絡繼續出發,去進行下一次的四肢大循環,所以補氣作用最強的丹田穴在腹部,而通過腹部的就是循環回來的、已經很疲勞的腎經、肝經和脾經。通過腹部的還有一條經——足陽明胃經(下面簡稱“胃經”),它也是通過腹部的,但其走向與腎經、肝經、脾經的從下向上的運行方向不同,是從頭穿胸、穿腹再走到腳的,胃經也需要在這裡再一次補充能量,促使向下的力量更加有力,加強脾胃的消化能力。

  下一輪的四肢大循環,就從腎經傳遞給心包經開始,它是走在四肢內側中間的一條經絡,所以與它相連的是走在手臂外側中間的手少陽三焦經(下面簡稱“三焦經”),又與走在腿外側中間的足少陽膽經(下面簡稱“膽經”)相連,膽經則是與走在腿內側中間的足厥陰肝經(下面簡稱“肝經”)相連,這樣就又形成了一組完全相連​​、互為表裡的經絡,最後又是將肝經推向小腹,推向胸中,去休息、補充能量,換一條線路繼續前進。

  最後一輪運行的4條經絡是肝經在胸、肺傳遞出的手太陰肺經(下面簡稱“肺經”),具體的循環順序是這樣的:肺經→大腸經→胃經→脾經。

  人的所有病都能在經絡上找到

  經過上面的論述,大家就會明白,其實這12條經絡是分成了3組大經絡,這3組大經絡分別在四肢繞了一個大圓圈後又重新回到腹部、胸部,這樣再去記憶就容易了。你只要分組去記,記住一組裡的4條經絡,記住這4條經絡相連的髒器都叫什麼名字,只要這4個臟器裡的一個生病了,你就從這4條經絡的源頭,也就是從胸走向手的手臂內側的經絡上開始尋找痛點,慢慢地搓揉,或拍打或刮痧,去慢慢理順它。這樣治起病來不但效果好,而且不會留下後患,更不會復發。

  在人體內循環的3組大經絡就已經很清楚了,而這3組大經絡又是誰先誰後呢?

  中醫學是這樣分的:

  第1組:走在外側,是肺經→大腸經→胃經→脾經

  第2組:走在內側,是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

  第3組:走在中間,是心包經→三焦經→膽經→肝經

  另外,用經絡治病要選擇好時辰。中醫學認為人與宇宙是息息相關的統一整體,人體實際上是宇宙的一個縮影,自然界的一切變化(如白晝黑夜的交替)都與人的生命活動緊密相關。

  在古代中國,人們把一天24小時分為12個時辰,而中醫學則把每個時辰都與12條經絡相對應,如下表。

  那麼,這12個時辰與12條經絡相對應的意義又是什麼呢?“氣血迎時而至為盛,氣血過時而去為衰,瀉時乘其盛,補則隨其去,逢時為開,過時為闔”,原來這12條經絡是按時間的順序,就如潮汐一樣,流動到哪兒,哪條經絡就“漲潮”了,這時這條經絡裡的氣血最為旺盛。所以很多醫家喜歡在特定的時辰,去疏通在這個時辰氣血最旺盛的經絡,或在此時辰服下調理該臟器的藥物,這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是經絡、臟腑與時辰的關係。

  我們已將這12條經絡分成了3個大組,這樣,用時辰來防病治病就變得簡單了。

  肺經、大腸經、胃經、脾經出現不適,最好在早晨或上午按摩與治療。

  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出現不適,最好在中午或下午按摩與治療。

  心包經、三焦​​經、膽經、肝經出現不適,最好在晚上按摩與治療。

  就拿一個胃不好的人為例。可以在早晨醒來後,或是上午的時候,先在手臂外側的肺經、大腸經上找痛點,然後再到腿上的胃經、脾經找痛點,依次慢慢地搓揉。

  頸肩酸痛、腰不好的人,可以在中午或下午的時候,先在手臂內側的心經、小腸經上尋找痛點,慢慢地搓揉,然後再到你疼痛的頸子、腰處進行按摩疏通。

  肝臟不好的人,最好是在晚上,先在手臂中間的心包經、三焦​​經尋找痛點,進行搓揉、疏通,然後再到腿外側的膽經和腿內側的肝經上尋找疼痛、不通的地方進行按摩。

  身體好、氣血足的人,在疏通經絡時手法可以稍重些,對疼痛、瘀堵的部位可用拍打或刮痧的方法。而身體弱、氣血虧的人,在疏理經絡時就不用太著急,按摩的力度要輕一些,選的穴位與痛點也要少一點,最好選擇每一組經絡的前兩條經絡(手臂上的經絡)進行按摩,排在最後的經絡(腎經、肝經、脾經)都盡量少去碰它們。

  弄懂了這些,你就可以在補氣血、祛寒濕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根據不同季節和時辰,有針對性去疏通瘀堵的經絡。只要運用得當,​​相信每一個人都能將神奇的經絡運用自如,為你自己和親人的健康保駕護航。

  最後要補充一下,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丹田”,它如同人體內部的核反應堆,能量極大。我國自古的各種武術中,都會提到“丹田”。當修煉到一定的程度後,丹田部位會形成一股熱氣流,聚之有形,散則無形,它會在人體前後的正中線上的任、督二脈上運行,前面的為任脈,後面的為督脈。

  當氣流在任督二脈運行一周後稱為“小周天”,這個小周天走在人體正面的是任脈,對全身的陰經有總攬的作用。任脈所經過的丹田,是男子貯藏精氣,女子維繫胞宮的地方,又稱為“生氣之源”;而起於身體後正中線的督脈中的“督”字,有“督促”的作用,又因督脈循行於脊髓裡,直接連結脊髓、腦,所以與人的精神、意志、思維有很大的關聯。任督二脈同時與全身的各個臟器相通,當真氣充足時,這些五臟六腑就都可以直接得到滋潤。

  任、督二脈的功能就是中醫學所說的“腎”的功能。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又認為胞胎的形成始於腎,因此有“未有此身先有兩腎,故腎為臟腑之本,十二經之根”的說法。腎的功能有:芷精,主生殖,主命門火,能溫煦全身,主骨,主髓,主生血,主水,主納氣等。

  自古有很多修煉內功的心法,都能生氣、養氣,其實就是去打通小周天以及以12經絡為主的大周天,所以一些高僧面壁禪定,不吃不喝,用修煉來的內功滋養身體,推動經脈的運行,保證生命的持久。太極拳、八卦掌、五禽戲等,也都是通過舒緩的氣功運動來疏通經脈。

  如果你能去修煉內功或每晚堅持打坐,直接讓你的丹田之氣充盈,去推動全身經絡的運行是再好不過的,可普通人很難做到。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食療來補足氣血,來補足腎氣,久而久之,也可以達到同樣功效。


2.十二經絡起止穴位歌

11-1子鼠瞳髎竅陰膽,1-3丑牛大敦期門肝,3-5寅虎中府少商肺,5-7卯兔商陽迎香大。

  7-9辰龍承泣厲兌胃,9-11巳蛇隱白大包脾,11-1午馬極泉少衝心,1-3未羊少澤聽宮小。

  3-5申猴晴明至陰膀5-7酉雞湧泉俞府腎,7-9戌狗天池中衝包,9-11亥豬關衝絲空焦。

  注:大(大腸)、小(小腸)、膀(膀胱)、包(心包)、焦(三焦)

  經絡穴位歌訣

  膽:屈光不正瞳子髎,胸膜炎症足竅陰。低壓膽經懸鍾穴,解除鬱悶通膽經。

  肝:子宮脫垂大敦穴,脅痛肝炎期門穴。解鬱平心肝膽經。

  肺:支氣管炎中府穴,咳嗽咽痛少商穴,頭暈鼻塞肺俞穴,胃泛酸水太淵穴,久咳不止右尺澤。

  大腸:耳聾牙痛商陽穴,鼻塞鼻炎迎香穴。咽喉疼痛右太淵,梅核氣鬱搯少商。

  胃:結膜發炎承泣穴,消化不良厲兌穴。胃痛梁丘足三里。

  脾:腹脹腹痛隱白穴,全身疼痛大包穴,胃脹胃痛公孫穴,肌肉酸痛太白穴,高壓頭痛三陰交,膝蓋發痛陰陵穴,緩解痛經摩血海,防止出血按隱白。

  心:脅痛心痛極泉穴,心悸胸痛少衝穴。胃脹不適左極泉,胃脹打嗝按極泉。耳朵鳴叫少海穴。經期腹痛按神門,長期腰痛右少海,口腔潰瘍神門穴。

  小腸:頭痛眼痛少澤穴,耳聾耳鳴聽宮穴,肩膀酸痛後溪穴。

  膀胱:近視運視睛明穴,胎歪難產至陰穴。

  腎:頭痛溢血湧泉穴,咳喘嘔吐俞府穴。

  心包:胸脅發痛天池穴,心痛頭痟中衝穴。肚瀉按摩內關穴,

  三焦:頭痛咽痛關衝穴,偏頭髮痛絲竹空,便秘左手支溝穴。

  仼脈:腹瀉腹脹神闕穴。

  督脈:噴嚏敲擊膈俞穴,暈車膈俞有靈效。

  奇穴:頭痛頭部太陽穴,腰痛腰部腰眼穴,瘰癧頭頸百勞穴,小兒疳積四縫穴。 

 

3.人體穴位功效(圖文詳解)




穴位療法對疾病的治療,的確有極高的效果,這已經得到大家的認同了,而且,最近也逐漸借科學的方法剖析其效果。

  其結論,簡單地說,就是:穴道療法之效能是藉刺激穴道而調整自律神經達到健體強身為目的運動。中醫認為體內循環系統發生紊亂,就會生病,而這所謂能量紊亂的狀態,換句話說,就是自律神經平衡失調的狀態.

  1. 合谷:對感染性炎症人,具有較高的防治效果,增強機體的防禦能,對於白細胞具有雙向調整作用,能使血液中血小板明顯增加,可使血清中的球蛋白含量上升,對甲狀腺機能具有調整作用,對血液循環功能有調整作用,輕手法引起血管收縮,重手法引起血管擴張,能降低高血壓病人血中膽固朜的含量。

  2. 手三里:針刺對胃的蠕動,張力,排空及小腸的運動機能,具有明顯增強作用。

  3. 曲池:治皮膚的要穴,艾灸該穴可使血糖上升,能使血小板顯著增加,具有增強白細胞的吞噬功能,對於感染炎症的病人,具有較高的防治效率。

  4. 迎香: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有效率達70~90%。

  5. 頰車:對甲亢病人有治療效應。

  6. 人迎:有顯著的降壓效果,尤其對收縮壓最顯著。

  7. 足三里: ①對胃的蠕動,張力,排空,大小腸以闌尾的運動機能均有明顯作用,對胃酸和胃蛋白有雙向調整作用,②增強膽囊運動和排空能力,使膽汁流量增多增快,③具有調整血壓作用,④對病人血糖有影響,⑤能使血液中細胞總數增加,艾灸足三里,大椎,脾俞可使白細胞迅速上升,針刺能使痛閾明顯升高,能促進神經再生,促進損傷神經的恢復。

  8. 豐隆:針刺豐隆穴可引起血管收縮反應,配曲池對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有顯效,並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9. 解溪:能促進神經再生,促進受損傷神經功能的恢復。

  10. 公孫:針刺公孫穴對胃的里蠕動,張力,排空,大小腸以及闌尾的運動機能,均有明顯的增強作用,對胃酸的分泌有抑製作用,消化道潰瘍,幽門痙攣,胃內容物滯留有良好作用。

  11. 三陰交:為消化,生殖,泌尿系統,婦科疾患之常用要穴,三陰交配合谷,秩邊,針刺後立即加強子宮收縮,且持續時間延長,對婦科疾病手術的鎮痛作用十分顯著,對於膀胱張力具有調節作用,治療陣發性房心動過速,心房顫動以及室性早博都有一定的療效。

  12.陰陵泉:下痢裡急後重,推之針之,桴鼓相應,所苦頓解。

  13. 少海:

可緩解結腸痙攣,對痙攣性結腸炎的治療有良效。

  14. 神門:治心髒病,精神病之要穴,可使心率減慢,對神經垂體高血壓的動物,刺後可使血壓降低。

  15. 少澤:電針少澤可使垂體後葉催產素的分泌增強。

  16. 後溪:配申脈治療癲癇白天發作者為佳。

  17. 天宗:對膽囊有收縮作用,針刺天宗,肩井,腎俞,對乳腺增生有很好的療效,並提高免疫功能。

  18. 攢竹:針刺攢竹可使心率減慢。

  19. 天柱:可使頭痛清醒,記憶力增強,針刺天柱,能解除支氣管痙攣。

  20. 大杼:針刺大杼,飛揚,足三里等留針7分鐘,可使血鈣增加1mg%,留針15分鐘增加3 mg%,繼續留針,血鈣不再發生變化。

  21. 風門:常患感冒傷風之人,按之灸之,頗見功效。

  22. 肺俞:針刺肺俞,能解除支氣管痙攣,改善氣道阻力,治療支氣管哮喘有良好的效果,可延緩動脈硬化。

  23. 心俞:可使心率減慢,治療心房顫動有良效。

  24. 肝俞:血小板增加,針刺肝俞可使膽道壓力降,解除括約肌痙攣,對血糖有調作用,針刺後白膽固醇明顯下降。

  25. 脾俞:針刺全血血細胞減少病人的脾俞,能使血小板增加,艾炙脾俞對放射治療後白細胞數過低的癌症病人,可使的細胞迅速上升,針刺脾俞可降低膽道壓力,解除括約肌的痙攣。

  26. 胃俞:對消化道潰瘍,胃幽門痙攣,胃內容物滯留等具有明顯的治療作用,針刺可增強膽囊的收縮作用。

  27. 三焦俞:對腎與輸尿管結故事石用三焦俞,腎俞,京門,天樞,氣海為主穴,治療後約半數患者能排出結石。

  28. 腎俞:針刺腎俞,能顯著抑制鈉瀦留,故有利尿作用。

  29. 殷門:針刺殷門,肺俞可緩解支管哮喘證,一般在3~45min獲得緩解。

  30. 秩邊:可使孕婦子宮收縮增強,即時效果顯著。

  31. 至陰:矯正胎位有​​顯著療效。

  32. 湧泉:對失血性休克動物的呼吸與循環機能有興奮作用,有很好的降血壓作用。

  33. 照海:能促進腎臟泌尿功能,日排尿量顯著增多。

  34. 內關:配公孫調理三焦平衡,增強胃腸功能,雙向調節心率。

  35. 風池:治風之要穴,有雙向調整胃酸及胃蛋白酶。

  36. 環跳:針刺環跳,具有促進神經再生作用,可促進受損傷神經功能的恢復,可使胃酸及胃蛋白酶雙向調節。

  37. 懸鍾:此穴與細胞生成有關,也是嗜酸性折細胞的敏感穴,對嗜酸性白細胞有特異性。

  38. 章門:具有明顯的抗組織胺作用。

  39. 長強:補腎,健脾,通絡,固精。

  40. 大椎:針刺大椎可使體溫下降,針刺大椎可使的細胞增加,並明顯左移,艾灸或電針,能提高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針刺大椎可治心房顫動。

  41. 中極:中極配關元,大赫有促進垂體──性腺功能的作用。

  中極配血海,大赫,三陰交,可興奮下丘腦──垂體系統,使黃體生成素增加。

  中極配頰車,對垂體,性腺功能有一定影響。

  42. 石門:針刺婦女的石門並配合谷,經4~6次可使子宮變更達到避孕目的,

  43. 鳩尾:針刺鳩尾,對血壓有調節作用。

  44. 膻中:膻中配內關,足三里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有效率89.2%。 


  常用特效穴位治療小疾病-小腿抽筋、落枕、閃腰、流鼻

  一、小腿抽筋:大家有時​​候去游泳會出現腿抽筋,這時候千萬別慌張,可以按壓抽筋那條腿的承山穴,位置在小腿後側小腿肚子出現的人字形凹陷處,按壓到位的話抽筋的腿會慢慢鬆弛下來。效果不錯。

  二、落:落枕多因夜間睡覺時姿勢不當或頸部受風寒所引起。患者經常是頭一天晚上睡覺時脖子還好好的,但一覺醒來,便發現脖子酸痛,不能轉動,影響工作和日常生活,使人十分痛苦。這時,只要你按摩特定的“落枕穴”,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落枕穴”位於人體的手背上,中指和食指相對的掌骨之間,兩指骨盡頭起,向外一拇指寬處。按壓時,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側面,用較大力氣來回按壓。雙手皆要按壓。

  三、閃腰:閃腰在醫學上稱為急性腰扭傷,是一種常見病,多由姿勢不正、用力過猛、超限活動及外力碰撞等造成軟組織受損所致。閃腰時可按摩“上仙穴”,非常顯效。“上仙穴”位於第五腰椎棘突正下方凹處。按壓時,用一指腹尖端壓住穴位,逐漸用力,旋轉按壓。此穴對慢性腰部疼痛也非常有效。

  四、鼻衄:鼻衄俗稱流鼻血,在天氣乾燥時常有發生。發生鼻衄時除了頭往後仰、用冷毛巾濕敷頭部等外,還可以按壓“止血點”來加快止血。“止血點”位於面部正中線與髮際交界處上一拇指寬處。按壓時,用一指腹尖端壓住穴位,逐漸用力,旋轉按壓。

  五、暈車:如感到胸悶噁心等暈車症狀,除打開車門通風以外,還可以按壓內關穴,位置在腕橫紋中點上倆寸處。


想了解更多傳統中醫穴位養生、健康醫療相關資訊 可到此社團 http://goo.gl/kDNHGD
多少人拼命掙錢存款再又把錢轉存到醫院!都說很無奈卻從不反思…想要健康。為了以後生活的質量,不要光拼命賺錢,要注重我們的身體健康!為了自己的健康多留意身體的變化。


kurakii07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有事無事“大拇指按在無名指根部”,包括睡覺。魂魄定位。這是秘訣。




2、早上手背按摩腎腧穴,其他時間隨便”每天三五次。啟動元氣,秘訣。




3、晚上按摩“湧泉穴”疏通,以備排出廢氣,秘訣。



4、早起床前、晚覺前“兩手相疊,勞宮穴按摩'神厥穴'左右各300圈,點'關元穴'100次,秘訣。



原文網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624f2e0102edxy.html

想了解更多傳統中醫穴位養生、健康醫療相關資訊 可到此社團 http://goo.gl/kDNHGD
多少人拼命掙錢存款再又把錢轉存到醫院!都說很無奈卻從不反思…想要健康。為了以後生活的質量,不要光拼命賺錢,要注重我們的身體健康!為了自己的健康多留意身體的變化。


kurakii07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urakii07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